行走边关的真情描绘

2023-08-12 06:06:59 来源:解放军报


【资料图】

伴着清新的油墨香,我将军旅女作家汪瑞新出版的散文集《界碑无言》(河南文艺出版社)一口气读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界碑无言》主要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12篇散文精品。这些散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所有的文字都是作者在守望西藏阿里的岁月里、在灵魂深处留下的印记,都是从她生命深处自然生长出来的文字。这些文字情感真挚,在“纪实”中白描出默默奉献在阿里边防军人们的可贵精神。

作品反映了边防军人将阿里视为自己的故乡,扎根边关、奉献边关的高尚情怀。《此生无悔走高原》是作者内心的独白。20年前,因为常常聆听高原边防军人的先进事迹,作者对边防军人充满敬仰,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为给急需心理疏导的战友服务,作者主动放弃军区医院的优越工作环境,毅然决然来到人称“生命禁区”的喀喇昆仑山腹地工作。作者经历了差一点被失控的卡车撞下万丈深渊、差一点被坍塌的山石砸中、差一点被泥石流卷走等险情,可作者没有退缩,而是将阿里悄然融进自己的骨血,“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有约相遇》里描写了驻守“神仙湾”哨卡的官兵,由于强烈紫外线辐射、风霜吹打等原因,大家都“面目全非”了,可他们没有一个叫苦后退的,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这里,之所以有人,不是因为人是一种超脱于其他生物的生命,而是因为没有人坚守在这里,就意味着国土的丢失”。

作者用真挚情感歌颂了驻守阿里的边防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新兵的遗书》描写了19岁的战士小石在饿得头晕眼花时第一次感到了死亡的威胁,在烟盒纸上写下了人生的第一封遗书。后来,小石被救活了过来,还考上了军校。在10多年的军旅生涯里,小石记不清楚自己经历了多少险情,不过他早就成熟了,成了战友们的主心骨。在八一建军节,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栏目播放了他带车队上山的情境。在《最寒冷的冬天》中,汽车营教导员南万林带领满载物资的车队给驻守边防的连队送给养的过程惊心动魄。他们途中突然遇到了雪崩,整整11天的时间,南万林教导员和战士们硬是用双手将路上的积雪捧走,扒开了一条通道。可车队刚脱离了雪崩又遇上了暴雨洪水,苦等29天才得以前行,300公里的路,他们整整走了67天。

有苦不叫苦,有苦能吃苦,有苦战胜苦,作品展示了边防军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常年与边防战士一起行走高原边防,汪瑞与他们结下了生死之缘,对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同身受,在作品中也逼真展现了这种精神。《雪域黑鹰》写某边防团战士申亚飞和战友在执行任务中经历了“阎王鼻尖上的行走”“夺命三十六小时”后,都成了雪域黑鹰。因为经历了生死考验,“他们对生存的理解比所有人都深刻,对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有着更多的从容。”《石山的泪水》描写了一群边防战士“黑而粗的肌肤,满身满脸的尘土”,却仍然坚守战位不动摇。他们的形象虽然“丑”,但“每一张面孔都熟悉得像自己的影像,彼此看习惯了,谁也不会笑话谁”“这里的生命只有绿色军装包裹着的躯体,每一个生命都是雄性的”。

能在西藏阿里当兵,本身就值得敬佩。汪瑞不但在那里当兵,而且还通过个人努力,先后获得过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全军优秀心理服务工作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全军科技进步奖、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她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用手中的笔饱蘸真挚纯洁的感情,倾情书写守卫在阿里的士兵兄弟,先后推出了散文集《当兵走阿里》、报告文学集《守防日记》等近300万字的文学作品,还获得过“冰心散文奖”、第十二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我们相信,早已将阿里这个第二故乡当故乡的汪瑞还会继续她的精神之旅,把自己融入生活在最艰苦环境里的战士中,不断地写出感动自己,更能感动读者的精品佳作。(韩 光)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