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机器人,手术不留痕!机器人辅助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

2023-08-24 09:41:20 来源:山东讯息

医生正在用手术机器人为百岁老人进行手术。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近日,一位103岁的老人在家中不慎摔倒导致骨折,到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后,经过多学科会诊,该院专家为老人实施了机器人辅助手术,术后第4天百岁老人已能再次坐起自行进食,现已出院。这次手术,“天玑骨科机器人”再次大显身手,手术主钉切口约3.5厘米,展现了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的智能化、精准化和微创化,确保了手术的安全和术后的快速康复,该例手术也是国内骨科机器人应用以来实施的年龄最大的患者。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随着医疗领域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手术机器人作为高端智能医疗设备,现已成为各科室手术的主力军,不断改变传统的手术概念。济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宋纯玉告诉记者,手术机器人不仅能够提高效率,缩短手术时间,还能够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提升手术安全性,“机器人具备的这些能力促使机器人手术比传统手术更快捷、更精准、更安全,从而实现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绝佳疗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神外手术不再需要开颅

近日,周先生在某医院完成脑肿瘤切除术,术后1月患者突然出现精神萎靡,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患者家属非常着急,便来到济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接诊的宋纯玉主任团队结合患者病史及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初步判定为脑脓肿,但也不排除脑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宋纯玉说,仅仅通过当前的检查结果,很难决定下一步治疗方式,脑脓肿和脑肿瘤治疗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况且患者一般情况差,开颅手术后仅仅1月,盲目地再次行开颅手术不仅创伤大,手术难度大,脓肿扩散风险高,而且存在继发感染、神经功能损伤、颅内血肿形成等风险,“我们团队经过全面细致的术前讨论,决定行‘机器人引导下辅助穿刺活检’,在机器人的加持下,可直观、全面地进行路径规划,微创手术器械精准置入靶点,完成病灶的活检引流目的。”

经过周密的准备和详尽的术前规划,手术医师通过机器人手术计划系统完美避开了重要脑回及血管等结构,选择了最佳穿刺路径,在宋纯玉指导下,由马云峰、陈飞两位主治医师及魏崎医师为周先生实施了手术治疗,手术从机器人的注册、消毒、钻孔、置管一气呵成,术中对脓肿腔进行穿刺抽吸,迅速解除了患者颅内压力,术后患者肢体功能即刻恢复至基本正常,穿刺结果细菌培养已确定患者病灶为脑脓肿,已选用敏感抗生素规范治疗,患者病情逐渐恢复,饮食正常,现已下床活动,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如果没有这台设备,病人则需要进行开颅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宋纯玉说,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使得穿刺活检明确病灶性质更加便捷、精准、微创,同时也让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实现了“加速度”。在开展微创穿刺手术时,例如脑干出血、丘脑出血等深部病灶,华科精准手术机器人科实现快速、安全、精准的立体定向,极大提高手术成功率,让颅内手术更加精准,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在机器人辅助下,手术创伤很小,有效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颅脑手术很多时候都会面临着创伤大、病灶小、位置深等问题,尤其在穿刺时,很难避免误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神经功能会出现天壤之别,神外手术机器人系统能完美解决这些难题。”宋纯玉表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让术前规划更为精细,手术定位更加精准,手术流程更为智能,在这一“神器”的加持下,神经外科手术及治疗方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骨科手术创面大幅缩小

前不久,百岁老人在家中摔伤后来到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记者了解到,这位百岁老人为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后,医院马上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骨科、影像科、心内二科、呼吸科、血管外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等参与会诊,各位专家查体、阅片,进行深入讨论后明确了诊断,排除了手术禁忌症,共同制定出详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确定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导航下手术。在麻醉科主任王美健的监护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后,医院安排了营养师、康复师在床边制订相关方案,确保患者快速康复。手术后第4天,百岁老人已能再次坐起自行进食,并于近日顺利出院。该院医生表示,一般老年人摔倒后,最常发生的是髋关节骨折,由于很多老年人合并有慢性的心、肺疾病,长期卧床会引起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所以髋关节骨折又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对于这种情况,国内外骨科专家共识和指南均主张积极手术治疗,而手术机器人能够精准找到骨折位置,减少创伤面,使患者早日恢复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术后4天百岁老人便可以坐立。

无独有偶,前不久,24岁的赵女士骑电动车下班回家时,有处地段正在修补路面,她一不小心就撞到了路障上,虽然也没摔倒,但感觉紧握车把的双手被“震”了一下,本以为无妨,没想到右手腕疼痛越来越剧烈。赵女士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就诊,拍片检查显示手舟骨骨折,医生告诉她要进行手术治疗。“这么小的一块骨头出了问题,做手术还要在手腕上留下一道疤的话,我真心有些接受不了。”赵女士说:“舟骨是腕关节的一块小骨头,但功能作用巨大,绝对不敢掉以轻心。”转诊到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创伤中心之前,创伤中心主任刘华水教授在电话中向患者介绍了大致的手术治疗方案,赵女士说:“听刘主任大概一说,家里人赶紧用手机到网上去搜相关信息,中心医院东院确实做过好多骨科机器人微创手术,我马上决定转到中心医院东院去。”据刘华水介绍,人的舟骨靠近排桡侧,因为其形状如舟,所以将其命名为舟骨。但这块骨头并不规则,而是背面狭长、粗糙不平,与桡骨形成关节。人在跌倒受伤时,掌心着地,舟骨首当其冲,受压于桡骨与头状骨之间,形成骨折。患者受伤时,正是由于手握车把,车突然受到阻力时,手掌心与车把形成了瞬间剧烈撞击,因此导致舟骨骨折。另外,由于舟骨所处位置剪力大,血运不良,难以愈合,所以绝大多数需进行手术治疗。

入院当天下午,刘华水教授为赵女士实施了“机器人辅助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通俗地说,人的手腕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骨折前和手术后必须达到一致,否则手腕的活动功能就会受影响,患者的感受就是这只手不能像另一只手那样活动自如。我们做这个手舟骨骨折患者的闭合复位机器人辅助微创螺钉固定手术,就是要让患者在手术后感觉不到两手有差异。因此说,做好这个手术,最终实现患者满意,手术过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70分钟后,手术顺利结束。患者的体验是对手术质量的最权威评价,赵女士说:“有两个方面说明手术效果不是一般的好,一是活动功能恢复得好,二是从外观上看,手术孔只是一个直径不足5毫米的点,经过这个夏天之后,可能不仔细看的话,就看不出这个地方做过手术了。”(济南日报 记者:刘文)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